“老师,我是不是该退理科?”
那年秋天,广东一个高一男生,手里攥着一张数学 60 分的试卷,眼神里全是挫败。
这是施傲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对话。
没有安慰,没有批评,他只说了一句话:“给我三个月,我们一起逆袭。”
三个月后,这个男生的数学涨到了 112 分,年级排名前进 200 多名。他没有退课,反而成了数学社团的副社长。
这样的故事,在施傲的课堂上反复上演。
作为“二师兄讲数学”的创始人,他在11年的中高考数学教学中,始终坚信——成绩差,不等于不聪明,80% 的问题出在方法。

放弃“镀金”的人生选项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优秀毕业生、保送硕士、硕士毕业后拿到赴英国读博的全额奖学金。
这些标签,足以让施傲走向科研高地或进入国际名企。但他选择了一条看起来“逆行”的路——回到三尺讲台。
“科研能推动学科边界,但讲台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他这样解释。
他的课堂上,公式与定理会被拆解成生活中的例子;难题会被转化成“解锁关卡”的挑战。他让学生在一次次可见的进步中,重新相信自己。
从一间教室到八千万屏幕
2022 年,施傲和团队将课堂搬上网络,创立了“二师兄讲数学”。三年间,他们在抖音、B站制作了上千条免费教学视频和十多门体系化课程,全网粉丝突破 80 万,超过 2 万名学生直接受益,其中很多来自偏远地区。
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硬核实力派:
• 刘少文:高考700分,河北省全省第三,清华大学本科,物理老师,逻辑缜密,讲课时常用身边的小物件做实验,让复杂的定律变得直观有趣;
• 杜昊:数学老师,上海交通大学与香港大学双学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硕士,曾在硅谷工作多年,把国际化思维融进数学教学;
• 胡代忠:化学老师,用生动的实验和故事,让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牢牢掌握知识。

奖杯背后的另一张试卷
8 月 11 日,CCTV-17 千人演播厅灯光璀璨,“2025 最美教育人”颁奖盛典上,施傲走上舞台,接过奖杯。
大屏幕上播放着另一段故事:河北女孩从中考数理化刚及格,到一年后数学考出 117 分。
画面中,她把试卷举过头顶,眼睛亮得像舞台上的灯。

不只是数学
在颁奖感言中,施傲说:“这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所有教育者的致敬。希望更多孩子能因为我们这些微小的努力,而对未来充满希望。”
盛典以“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为主题,通过访谈、短片、艺术表演等环节,讲述着教育工作者的坚守。
而在观众眼里,施傲的故事证明了——好的老师,不只是教会你解一道题,而是让你知道,人生的很多题,都能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