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内生动力”的重塑。近两年来,新泰市翟镇跳出“重招商、轻培育”的传统模式,从“企业培育、要素保障、服务效能、产城融合”四大维度发力,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让新型工业化在翟镇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
一、聚焦企业主体:梯度培育“主力军”,构建多元企业生态
翟镇坚持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多元主体协同”的产业生态。依托光伏园区优势,积极引进农发集团、中食世纪集团等平台企业,推动玥晟蔬菜、汇源果浆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从种植、加工到物流的完整产业链。同时,注重本土企业孵化,2024年全年孵化各类经营主体8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通过深化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全年申报新型大棚、育苗设备等专利21项,推动大棚产量亩均提高20%,有效提升企业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要素保障:破解“瓶颈制约”,为产业发展“输血供氧”
翟镇围绕土地、人才、技术等关键要素,精准发力、系统施策,为工业项目落地提供坚实支撑。通过推进三个社区搬迁项目,腾空建设指标1031亩,有效破解项目用地瓶颈。在人才引育方面,邀请刘玉升、陈宝申等10名高校教授驻站指导,培育农业技术人才52名,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在技术投入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光互补模式深化发展,打造“八大”特色种植基地,推动草莓、菊花、猕猴桃等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夯实产业根基。
三、提升服务效能:打造“软环境”,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
翟镇积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通过开展重点项目走访等方式,收集困难问题22件,推动问题全部交办解决。同时梳理近三年文件116份,明确规范性文件,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高效办理相关建议8条,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用地、用工、审批等难题,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四、推动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夯实工业化“硬基底”
翟镇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推动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深度融合。三个社区搬迁项目计划总投资8.7亿元,建设楼房48栋、26.6万平方米,安置群众5203人,腾空土地用于产业布局,实现“人、地、产”协同发展。于家庄、唐立沟、后羊村等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为产业工人提供宜居环境。同时注重项目带动就业工作,推动产业链与社区链双向融合,逐步形成“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以城促产”的良性循环,为新型工业化筑牢“硬基底”。
未来翟镇将继续紧紧围绕全镇“12344”工作思路,以“激活内生动力”为核心,持续优化企业培育、要素保障、服务效能、产城融合体系,让新型工业化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为打造“齐鲁新样板”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鲍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