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宝,古稀之翁,号曲江墨轩,祖籍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特聘书画导师,广东梅州林风眠书画院特聘书法家,陕西省慈善书法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安康市老年书协艺术顾问,安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安康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康市慈善书画研究院顾问。
因勤于临池,潜心研习,故真、行、草皆能,尤擅长工楷及小楷,近年来常有作品入展省内外及全国大展,并多次获奖,入编多部册集。其作品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泰国等地区和国家及浙江湖州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收藏。
2007年国际论坛组委会将其《道德经》小楷十米长卷定为特赠礼品馈赠国际友人。近年来,多次应邀为梅州叶剑英纪念馆、美国唐人街东来寺、梅州大佛寺、梅州客行天下景区、福建灵崖寺书写楹联。并连续两次获安康市文艺精品政府奖。
中国书坛,素有“书法名家”和“名家书法”之说,前者因书之而闻名,后者因出名而书之,张利宝先生当属前者。
张利宝先生作为陕西的著名实力派书法家,其书法作品的影响力和美学思想,引起中外广大书法爱好者和藏家藏友的高度关注。从美学和书论的角度审视其书法特点,其书法之美颇有些王羲之的“天质自然美”和赵孟頫的“端秀劲挺美”及黄自元的“迎让呼应间架之美”,凸显出鲁迅所倡导的“视文字为美观是华夏之独特”的书法美学导向,同时在其很多作品中也浓浓地显露出书家深厚的赋诗作联之功力,从而形成其诗、书、联的完美组合,走出了其自身书法美学特色的艺术路径。现就张利宝先生的书法美学赏析探讨如下,仅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商榷。
一、张利宝先生的书法艺术张力之美。主要体现在其“笔法、墨法、章法”之中。其书法张力之美有“弓张弩搭,矢飞弹落”动感之美和“牛拽马拉,投石掷柄”质感之美。赵孟頫有“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之说。张利宝先生书法张力之美在于其笔在运动中的奇妙变化和形成的线条美感,体现出沈鹏先生“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东方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的书法美学高度,其书法作品中表现的尤其突出。张利宝先生行草作品中笔墨的浓、淡、燥、润变化顺然成章,从书法艺术美学角度去审视,当有搜妙创真,撼人情感,勾人遐想的震撼魄力。挥毫的起笔、回锋、提笔、收笔变化婉转端庄,每一根线条和点画都呼应有序,迎让得当,疏密有度,折出棱显,顿笔筋露,按笔浑厚,波起浪涌;无论是横、撒、竖、捺,还是点、挑、钩、折,都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渺然成趣,落落大方,气贯整章,因此在视觉上形成了其书法张力的冲击美感。
二、张利宝先生书法美学内涵之赏析。作为书法欣赏者和诗歌文友,每每面对张利宝先生一件件书法作品,我总力图窥见书家的创作导向和美学内涵。中国书法的美学思想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象形文字的诞生,创造文字的过程就是美学思想的注人和集合。书法美学,是书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审美研究,体现了东方的美学观和艺术观,蕴含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承传,进而有了“书画有趣归华夏,文音无价聚东方”。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这对书法审美来说更是如此。作为中国传统书法的美学要素,书之用笔与水墨有着密切的关联,须仔细品味。张利宝先生用笔的燥与润相益得彰,行草的干湿变换妙趣横生,突出了“意在笔先”的成熟美和自然美。从开笔的润泽过渡到收笔的干沙燥气,均给人以视觉上的自然流畅之美,彰显出墨趣的浓、淡、干、湿、枯、轻、重、缓、急的水墨运行艺术创作全貌。尤其是书法中线条运动的过渡与安排,更能体现出书者的功力、胸襟、智慧和知识内涵,进一步体现出酒脱、笃实的阳刚之美。
三、张利宝先生书法神气与款章之美。提到书法神气与款章之美,总离不开其书作整体折射出的“精气神”之气韵感,同时落款与印鉴也是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这强调的是形体美、动感美和神韵美;而款章之美却是书法作品完美章法的亮点之一。张利宝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整张的形体、动感、神韵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可谓无可挑剔;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简约的“穷款”还是“一炷香”的长款,都处置的相得益彰,印章的篆刻、大小、阴阳配位考究有道,给鉴赏者以神清气爽之美。尽管张利宝先生已步入古稀之年,但其书法之修为依然还是精研覃思、笔耕不止。而圈内风传的书者已经封笔,却不然,我今年春天与张先生相聚时,其身体康健,书兴正旺,求取墨宝者络绎不绝,相信张先生会以书法前辈沈尹默、沈鹏、启功、刘炳森为楷模,活到老学到老,书写到老,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回馈于社会、回馈广大的藏家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