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一则公告《一个迟来的升级》。
大致内容是说乳茶原来的标签是“0蔗糖”,而“0蔗糖”和“0糖”有区别,消费者容易误解“0蔗糖”就是“0糖”,因此进行修正升级,将乳茶包装上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
0蔗糖≠0糖?手里的乳茶突然一点都不香了。
在我愤怒的喝下一口乳茶之后,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0蔗糖”这个概念,早就有了。
在京东搜一搜可以发现,“0蔗糖”的乳品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八喜、雀巢等大品牌。也就是说,论误会,大家早被误会过了。
为什么“0蔗糖”的产品不等于“0糖”呢?
因为除了蔗糖,还有很多种糖类,比如乳糖、果糖、麦芽糖等等。特别是含乳制品,乳中含有乳糖,使用乳品作为原料,其中可不得有乳糖。
可这么多年,也没见哪个品牌因为“0蔗糖”这点事儿,正儿八经的道歉啊。因为企业不较真,消费者也不较真。我又愤怒的喝了一口乳茶:算你元气森林能较真。
我们知道,厂商道歉这事儿,比登天还难。去年,某品牌卫生巾的道歉信,1%在说“我错了”,99%在自夸“我真厉害”。有问题的企业层出不穷,但让企业道歉,就是让企业自己打自己脸,降低品牌公信力,在网络水军甚嚣尘上的现在,很容易被夸大其词,给竞争对手制造可趁之机,因此诚实的道歉难于上青天。
所以,企业就形成了一种道歉潜规则,赶在一众企业问题多的时候,集中道歉,用别人的错误,来消解下自己的错误。这个最佳时机,就是被央视3.15点名之后。曝光之后,企业骑虎难下,不道歉也不行,这时候道歉的人也多,热点很容易被分散,就算是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车类企业,也会被大事化小。因此通常情况,只要官方不追究,大家就都把脸埋进沙子当鸵鸟,没事发生。
能在被官方揪出来之前,主动道歉的厂商,凤毛麟角。就自查自纠来说,元气森林算是态度端正了。
换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道歉对消费者,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在《一个迟来的升级》中,可以看到产品在升级,同样的表明消费者也在升级。厂商和消费者的关系,从消费者单纯的、被动的接受产品,到现在的厂商和消费者形成互补,消费者也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对恶意的企业进行抵制,也可以对善意的企业进行监督。
以前大家对乳品的印象,是停留在那种能不能吃的层面,现在还能在配方上多追问一句,吃了会怎样?这会带动全民食品安全意识的升级。如果中国的企业都有这种“自己打脸”的精神,那就会形成一种行业自驱力。
把时间维度拉长来看,这个道歉换来的意识和行业升级,利于消费者,也利于企业。短期的“打脸”,会来带持久的品质和口碑。
苹果就深谙此道。
2020年,苹果AirPods Pro(降噪功能的无线耳机)出现爆音。大家想一想,本来是降噪的,这下可好,耳机直接变村头大喇叭,用户一时间万马奔腾。苹果及时作出反应,先认错,再免费维修。只要AirPods Pro出现爆声、噪音、降噪失效等问题,将会得到免费维修服务。
表面说维修,苹果实际上是在换新,相当于给用户一个免费换新的机会。一下子危机变转机,路人缘不降反升。先不说这个企业其他是是非非,单从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为错误买单来说,是一线品牌才有的自信和担当。
元气森林自从破圈以来,在自建国内生产线的同时,也在不断打通海外市场。可以看出,它的野心是成为一个国际型的一流企业。可能正是有这样的企图心,让它在道歉、在自查这事儿上,可以放得下身段。让它可以紧跟互联网节奏,进行品牌的自省,并平等的看待用户,而不像某些企业那样充斥着爱买不买的“爹味”。
是人都会犯错,何况企业是一群人的载体,多少会有纰漏。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没有羞耻心,没有自我反思的精神。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莎士比亚说“知错就改,是永远不嫌迟的”,圣人、艺术家都会犯错,何况普通人。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产品。在这则元气森林的升级致歉中,我会生气,但也看得出他们的诚意。
雨果有一句名言: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一个企业敢于主动承认自己问题,敢于摘下自己的面具,在跑路和暴雷频发的互联经济时代,可能是最稀缺的一种“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