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我们已经步入“5G时代”,短视频、直播等影像成为日常生活中信息输出的主流。短视频、直播的兴起让影像信息变成生活中的常态,而各种手机厂商也竞相发布的高像素摄像头手机则是影像信息输入的主要渠道,可以说光学成像技术代替了我们的视网膜,决定着我们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学元件与仪器分会不完全统计,2019年度光学元器件行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以上,国内从事光学材料、光学镜片及镜头、镜头模组以及下游的望远镜、显微镜等直接光学产品的企业数量也达到3000余家。作为光学元器件最大的三个成品,智能手机、安防监控、车载镜头合计占到总营收的80%左右,随着5G基建的逐步落成,AR、VR、运动摄像等新兴市场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长。
本次采访也很荣幸请到安科迪公司创始人王惠东先生。据了解,安科迪专注于新一代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商业化应用,其核心在于完成了深度光学信息和超高清图像数据(亿及以上实时动态像素)的采集和处理,在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了整个高清视频产业链的升级换代。
目前安科迪自主研发的亿级像素阵列智能安防相机已经量产,并进入了北京,上海,河北,安徽,江苏等地的安防及智慧城市市场。同时安科迪将通过对现有相机供应链的创新再造,积极推动多摄计算技术的小型化和芯片化应用,开启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全新时代,推动中国光学市场的进一步升级。
以下内容为现场采访实录:
希鸥网:您有着光学成像方面的专业背景吗?为什么会开始做现在这个行业?
光学成像并非我的本职专业。北大硕士毕业之后,我前往交大学习管理,之后又去了美国美国移动、摩托罗拉朗讯/贝尔实验室等科技公司,长期负责提高科技公司在整个亚太区板块的业务。后来我又陆续在硅谷、新加坡、香港以及大陆工作过。我认为在这些工作经历里,最有价值的一面就是看到了科技的生命力。
在项目里,我的角色不是工程师,而是负责整个技术的市场应用推广,所以我对技术的商业价值非常敏感。四年前我偶然了解到安科迪核心光学成像技术的发明人,他是美国杜克大学的教授,2012年他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并在论文中阐释了这一技术的核心要点。2016年我去他们的实验室待了十天,回来就启动这个项目,并把教授也请到国内指导了两年时间,加快了整个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加上有着昆山政府的支持,整个产业化技术落地的速度非常快,安科迪也顺利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状态。
希鸥网:安科迪目前具备哪些行业资源优势?
我们都知道今天这个时代是数据为王的时代,技术脉络非常清晰,那就是围绕技术数据开展工作并且获得更多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算法上的处理,这是一条完整的技术发展脉络。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就是这条脉络的第一步,大数据处理过程的首要就是数据的输入,一定要有足够的数据才能支撑后续的分析。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光学成像技术概念的时候,马上就意识到这肯定是引领下一代的成像技术的领先科技。如今我们的图像数据采集受制于镜头,随着计算机视觉的广泛应用传输能力、处理能力升级,包括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图像数据在后期算法上会迎来新的突破。
最开始这个技术刚刚面世,也就是这为教授提出来的时候,他心里是有一个应用场景的,但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一些问题,比如产业化、供应链的问题,这项升级版的光学成像技术没有被利用起来。我在北大的一个同学,也是全球知名的光学技术人才,在多方合作下,这项技术才算是完美落地。现在国内可以说只有我们有这项新技术,相对的这也成为我们的资源优势。今年元旦的时候,罗振宇先生还把我们商业化的过程写进了他的案例里,成为全球创新资源成功整合的典型。
希鸥网:在整合了技术与商业模式之后,安迪科是如何开拓国内市场?
我们最新的光学成像技术在中国进行了第二次开发之后,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来进入国内市场。
前期业务板块的确定。安科迪旨在解决计算机视觉的前端图像数据采集和处理,这个技术影响着整个下一代的成像技术。这是一个通用技术,应用方向包括且不限于无人机、自动驾驶、安防、手机等等。从最早期几十万像素到现在千万级像素,看得更远,看得更清,获取更多图像数据,这早已是大家的共同需求,也是安科迪的技术使命。操作层面上,我们的第一步是推出工业级产品,第一代的安防下游工业在供应链上影响较小,我们直接把技术落在第一代单反相机上,这也是目前最成熟的业务板块。经过这两年的努力,安科迪在技术支持下,全面进入市场,以To B为主要方向,扩大产品在安防、交通、智慧城市方面的市场推广。我们也将开拓更多合作伙伴,将这个技术制作而成的光学成像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第二个层面,推动技术小型化发展。技术小型化带来的低成本能够使这个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到不同行业,我们联系了生产企业合作,开始着手进行技术升级,相应的产品大概会在明年上半年进入消费品领域,也就是直播占主导地位的消费品。此外还有转播、直播的体育赛事等场景,我们会推出专用的相机,把相机的采集内容与整个计算机视觉应用平台打成一片。全方位、多镜头的内容采集能够给观众视觉体验上带来革命性变化,观众可以用客户端自由选择内容偏好,满足自主性和个性的不同需求。
第三个层面就是供应链。不管是我们做的镜头还是芯片,以这项技术为基础的产品都是第三代光学成像技术的成果,且从它们的应用方向上,我们能看到它们是整个成像技术应有的供应链上游。这些产品制作成型后,会支持更多的视频行业提升整体业务水平。正是因为这个特性,安科迪在推广上做了相应的客户群体画像,To B甚至To C,比如说一些5G合作伙伴,阿里云、腾讯云,抖音快手等等。
希鸥网:在光学成像行业里创业,需要一个先天性的优势在里面,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如果让您对现在的创业者提一点建议,您会说些什么?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创业者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创业者可能更侧重商业模式上的选择。我也有听取很多企业的演讲,说实话并不是所有商业模式我都认可,但是我仍然觉得很开眼界。不过我觉得商业模式再怎么变化,它始终是在利用市场趋势。采取这类商业模式的公司很“快”,盛得很快,颓得也很快,它们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基。第二类也就是我比较认可的一类,那就是做产品。现在我回顾曾经在高科技行业里的所有经历,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从创业者角度讲,真正的创业还是要把产品做好,这是企业的基本。
你想要做什么产品,先看看在这个行业的上下游里,在供应链上,有没有你的位置,是不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以我自己为例,为什么我们要开发、升级这个广学成像技术?那就是因为它的发展跟整个计算机世界的产业链完全吻合。我们作为在这个链接上重要的上游环节,才有上升的空间,也才能获得那么多机构部门的支持。所以在选择行业上,我建议创业者们多思考自己的产品究竟是否适合,项目发展的方向是否和行业大方向一致。